白来勤丨刘秀避难梆子井(民间故事)-利来w66国际

“梆子井”位于古长安城东15里处,即今西安市东郊十里铺坡下,距浐水古桥约半里之遥。井旁有东城大道穿过,车水马龙,日夜不息,自古以来就是进出长安必经之地。井凿于何时已不可考。关于“梆子井”一名的来历,传说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

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公元8年他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在全国实行复古改制,造成经济上的混乱。王莽法令苛细,暴虐无道,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王莽眼看政权不稳,一面派人四处侦察危险人物和危险地带,一面在京师长安大肆搜捕可疑分子,名曰:“横搜”。

刘秀本汉高祖刘邦的九代世孙,南阳郡蔡阳县春陵人。大约在25岁(公元20年)的时候,刘秀来到长安游历,一次正赶上“横搜”,慌乱间他一直向东逃跑,过了十里铺,隐身于路旁小桥下面。追兵过后,他才从桥下钻出,只觉浑身疲软无力,加以炎阳当空,更感唇干舌燥,口渴难忍。他茫然四顾,忽见路旁柳树下有一口小井,井水清澈,他不禁精神一振。可当他来到井边,想痛饮几口时,却发现井水距地面尚有二尺多。正在他焦急无奈时,恰巧一位卖油郎路经此处,见刘秀站在井边发急,问明原委,就放下挑担,将自己卖油的梆子递给刘秀,让他用梆子打水喝。刘秀连饮数梆,甘泉入肚,顿觉浑身清爽,遂对卖油郎千恩万谢,感激不已。

公元22年,刘秀在南阳宛城起兵,后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6月昆阳一战,刘秀以少胜多,歼灭王莽43万人马,9月攻陷长安和洛阳。接着刘秀又北渡黄河平定河北。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是为东汉。

刘秀称帝后,想起当年在长安避难饮水之事,就把那口井命名为“梆子井”,后人又把刘秀藏身的小桥更名为“刘秀桥”。当地民众还专门刻凿了一支木梆,悬挂在井旁的柳树上,供来往行人饮水之用。

“梆子井”原有地产数十亩,庙宇建筑6间,归官厅、南牛寺、汪新寨3个自然村管辖,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为庙会日。“文革”期间,庙宇被毁,井水被填,今地方群众又在原址重建亭台一座,并恢复了“梆子井”的原貌。如今,梆子井旁“慧静寺”庙宇宏伟,香火旺盛,成为市民香客参禅悟佛的好去处。

时至今日,在灞河东岸还有一段这样关于刘秀脱险的动人传说。

说是当年,奸贼王莽把刘秀由京城直赶到灞河边上,刘秀乘一小船过了灞河,那艄公把船系在河岸,任王莽喊破喉咙,艄公却理也不理,上岸搀扶着刘秀进了村子。这时候,天色已晚(属木的字有哪些?属木的字有九,干,月,本,朵,杖,居,柏,桉,梓,棒,扩,轨,过,玑,芨等。),一声炸雷,大雨就如同瓢泼盆倒般地下了起来。

王莽干瞪眼过不了河,在河西扯着嗓子吼:“等我明天过得河来,连同你艄公千刀万剐!”

艄公把刘秀扶进屋,给刘秀换了湿衣服,又端出吃喝给刘秀,刘秀还是提心吊胆的吃不下饭,喝不下水,艄公说:“皇叔不必心惊,天已黑定,河水又涨了,两岸摆渡也只有我这一只船,王莽贼今晚要过来,除非他长上翅膀。”

刘秀一听艄公不但认出了自己,而且是有意保驾,也就放心了,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吃饱了,喝足了,反倒觉得浑身困乏得受不了,想美美睡一觉,却又怕睡过了头,不敢睡,艄公看出了意思,说:“皇叔只管放心睡吧,有老身在外边瞭哨,一有动静就立马叫醒皇叔。”

老艄公家里养着一只猫和一只公鸡,这时也跑到刘秀跟前,象有话要向刘秀说。刘秀对猫说:“猫呀,你若能爬到院子里这棵白杨树顶上看着河对岸的举动该多好啊!”

放落点,猫“喵”地叫了一声,“哧溜”一下就爬到了树顶,任凭风吹雨打,绿格湛湛的眼睛直瞅着河对岸。

刘秀又对公鸡说:“公鸡呀公鸡,今晚你鸣叫得早一点,让我刘秀能早走一步。”

公鸡一听,就“咯咯咯”地上架去了,刘秀这才搬拿枕头,“呼噜呼噜”地睡着了,也不知睡过了多长时间,公鸡扯着嗓子叫了起来,猫也从白杨树上下来了,直用爪子抠刘秀的脚面,刘秀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迷迷糊糊地问:“河对岸可有动静?”

猫点点头,艄公出外仔细一听,说王莽贼已催士兵造饭,看样子是想法渡河了。艄公忙给刘秀准备了吃的,刘秀吃饱了肚子,随艄公出了村,上了东骊山。

王莽搜集了些椽,绑了木筏子过了灞河,天已大亮,刘秀和艄公早逃出了几十公里路了。

打那以后,猫就会上树了,而且在晚上眼睛特别好使,能看得远看得清;也是从那晚以后,灞河东岸的公鸡比其它地方的公鸡叫鸣叫得早,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到黎明时分留意听听。

且说这刘秀有一天,跑到长安城东的一个村子,又困又乏,又饥又渴,村里人早都跑光了,只有一个八十开外的老婆婆,正在茅屋里做饭,刘秀就问:“老人家,你做的什么饭呀?”

老婆婆看了刘秀一眼,有气无力地说:“唉,还做啥饭哩,这儿连年兵荒马乱,死的死了,跑的跑了,丢下我这个没用处的老婆子,老天爷也不怜念我!刚才到地里捋了几把麦穗儿,揉了揉,想熬几口麦仁汤喝哩。”

说完,老婆婆揭开麦仁锅,用勺搅了起来,刘秀一眼眼盯看锅里的麦仁,涎水都快流出嘴角了。这模样,被老婆婆看见了,就对刘秀说:“小伙子,你一定饿急了,来!咱俩人一块喝点,压压饥吧!”

说着,老婆婆就从锅里舀了一大碗麦仁汤递给刘秀,刘秀也顾不得说一句道谢话,就一把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那个香甜劲呀,没法说啦。就这样,三下五除二喝得干干净净,再看锅里已经舀完了,刘秀这才千恩万谢了老婆婆,急忙离开小村子,一直朝东跑去。

后来,刘秀当了皇上,一日三餐,吃的山珍海味,鱿鱼燕窝,天长日久吃腻了,这里,他想起在长安路上,吃的那一顿又香又甜的麦仁汤来,就吩咐厨子精心去做。

第一个厨子端来麦仁汤,他尝了一口,连声喊道:“不香!不香!愚蠢无能,拉下重打四十!”

第二个厨子端来麦仁汤,他尝了一口,连声喊道:“不香!不香!竟敢期哄寡人,拉下去关进监牢!”

轮到第三个厨子,他绞尽脑汁,费尽心力,好不容易做出一碗麦仁汤,高高兴兴地端到后宫,递给刘秀,刘秀的嘴唇刚一挨住那碗沿儿,就火冒三丈:“什么麦仁汤,简直索然无味,来人,拉出去砍了!”

就这样,为喝几口麦仁汤,竟然把十几个高师名厨关的关,杀的杀了。不管怎样处置厨子,那又香又甜的麦仁汤依然没有喝得上。

这一天,刘秀派人快马加鞭赶到长安,把那个老婆婆请到皇宫,为他来熬麦仁汤。

老婆婆下灶了,麦仁汤熬好了,老人又亲自递给刘秀,刘秀眉喜眼笑地接过麦仁汤,搭嘴一尝,哎呀!这哪儿是当年喝的那碗麦仁汤呢?就是和前几个厨子相比,也差着十万八千里哪!他把那只碗放下了,也把那张脸儿沉下来了。老婆婆一看皇上要发火了,就笑呵呵地说:“皇上呀,你当年路过长安,又饥又渴,喝起麦仁汤自然觉得又香又甜,如今么,一天三顿,吃的山珍海味,不比那阵儿饥不择食呀!”

老婆婆这一番话,说得刘秀如梦初醒,连连点头,当下,他下了一道口谕,把收监的厨子全部放出来,死了的好好埋葬,对待他们的家小送去银两,以示抚慰。接着,他又亲自送给老婆婆许多金银珠宝,老婆婆瞥了一眼就笑了,说:“皇上的情我领了,东西一件也不要,只求皇上一件事!”

刘秀大笑:“老人家,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只要皇宫里有的,你只管说吧!”

老婆婆一字一板地说:“只要你能和老百姓想在一起,做的一样,这比金银珠宝还贵百倍呢!皇上,这就是我求的事哩!”

刘秀记住了老太太的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成就了“光武中兴”,还在老婆婆居住的村字旁建一寺院,名叫“麦饭寺”,后人念转音了,念作“美饭寺”,旧址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新筑街道办的上双寨村附近。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曾荣获“太行山散文奖”“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陕西职工文学奖”“西安社会科学奖”“白鹿文学奖”(政府奖)等诸多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