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今天早晨打算把《意林咖啡口袋书--放下即幸福》一书中 生命的空隙 一文发到博客中,在网上搜文档版时意外知道作者叶坚颖的一(95267710什么意思?95267710出自《7710》这首歌。9526在手机里的九宫格就是wjan(我就爱你)的大写字母,而7710是一颗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同时也是喜欢的人的手机号。)些情况。2006年4月30日18时40分,22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女生叶坚颖旅游坐车从梅里雪山归来,在从德钦县驶往香格里拉县城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其男友、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大四学生朱力平受伤。她已经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2002年,在广东省湛江一中读高三的叶坚颖参加了第四届全国 新概念作文大赛 ,她的两篇作文 生命的空隙 和 生命 偶然 都获得一等奖。对叶坚颖的思想、才情、文笔叹服不已,也对叶坚颖的英年早逝惋惜不已,特将此两篇作文及网上流传版的《生命的空隙》收集到一起,算是对叶坚颖的纪念吧。
生命的空隙
叶坚颖
(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我用瞬间的思想填满我生命的空隙,尽管这一秒的感悟可能在下一秒就被别人轻易否定。
——题记
蜕变 思想者姿态
常在人群中,思想混乱。然而思想者是真正的独居者,无论是以最慑人的勇气独立于人群之外,或是以最怯懦的姿态嗫嚅于缄默之间,看似轻狂实则向往喧嚣。
然而一切又都无从考究了,记忆从未参与或渗透此间,不是吗?
思绪开始蔓延,这是最习惯的生存状态——如同生命也会慢慢衰老,蔓延着便是消失着,消失着便是解脱着。有多少灵魂会向往沉淀的思想,又有多少身躯可以承受深重的灵魂。生命本来轻灵如蝶,规则之外的捆绑是诡异的前奏,而诡异渴求矛盾与反叛——正如黑色纸张上繁冗交织的黑色线条,如朦胧于镜花水月之外的情感,肆无忌惮的恣情演绎无定义的自由。
然而我们总是有能力用生命的某一侧面去抚触那些质感飘渺无痕的情感,于是那些潜伏已久的情愫倏地便蔓延到了思想的每一个角落变成了沉甸甸的质点,在一瞬间赋予灵魂重量——我们开始感受郁闷与压抑——如同在清晨的海边蓦地暴露在开始炙热的太阳下。当不再甘心流俗于肤浅的意识,当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来临,我们猝不及防,并且愉悦。
生命在蜕变。
逃离 矛盾的妥协
有时,我们在表达、交谈、敷衍,我们不经过或毋需思考。那些自然而然的情绪到底算什么?最原始、最拙朴、最真挚的意愿和感受?还是最不假思索、不可付诸实践的过眼云烟?
身处繁华闹市时渴望独处,渴望回归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时不加雕饰的纯粹;而孤身一人经历一段物质或精神的真正磨难,大喜大悲过后的苏醒时刻开始想念知音,渴望倾诉。年轻的我们敏感而善变,不善于更不屑于掩饰自己。而当我们渐渐长大、老去,到了所谓 成熟 的年纪,懂得常常三思后行却不再善于表达情感,说话只有陈述语气缺乏形容词,害怕情绪被窥视。我们学会说话客气委婉弦外有音,我们经过思考终于决定并且从此习惯于小心翼翼拐弯抹角。
把领悟和决定的权利留给听者吧?!
这也是一种进步吗?——我们的言语可能更多地是在敷衍自己。
也许,我们是为了尊重关爱他人而给别人留更多的余地;但毫无疑问,我们渴望他人的认同,害怕面对错误的将来,害怕承受错误的后果。尽管错误不会因为犯错的人不同程度的无知而改变,但责任却将由不同的主体承担。
其实没有什么不被淡化,可做逃兵总是显得更为轻松。然而又有什么事能与责任无关?
责任可以被忽略,却总是因忽略而日益突显!
思想在蜕变,我们的生命在永恒的矛盾中进行,在方与圆中妥协
恍惚 潜意识的影像
有时中午一觉醒来,恍如隔世。记不得时间,不分晨昏,缠绕的梦依旧混乱。思想中开始浮现米兰 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关于特雷莎的暗示——女子内心与外表矛盾的激化,平淡生活与突发事件的冲突与碰撞。杨绛在《洗澡》里描绘的那些处于动荡年代穷酸境地的知识分子——文明的教育,半遮半掩的勾心斗角,看似高尚的情感和龌龊的潜意识的集结体;那些矛盾的自我间,自我与身边人,自我与陌生人间的纠葛与联系,那些身边人与陌生人的角色互换 要进行一场深入到潜意识的彻底的洗礼,无论主动或被动,无论是否被自觉意识到,无论是否被心甘情愿地接受,都如同那些不尴不尬悬在半空的情感,不无进退两难的味道。
思想如同一个杂合的大转盘,来回旋转。蛰伏的潜意识往返跳跃于有常和无常之间从不甘心循规蹈矩。在某个瞬间,空气中似乎仍回荡着朱丽叶 比诺什在《chocolate》里那个与她的微笑一样神秘的问题:
——你从转盘中看到了什么?
于是回答:牙齿、血、骨头或者骑马的女人?
大概不会有相同的答案,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凡人的思想火花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感性认知中。真理是永存的,为了导出一致的答案,我们的理性思维方式可能很雷同。而我们的感性认知虽然难以偏颇,却精彩纷呈,一触即发,永远不能被完全复制。我们的人格魅力更多地来自于我们个人思想的独到之处而非对别人思想的简单认同。正如此,思想者的灵魂才因潜在的思考而显得夺目!
——呵,人生一样的转盘,转盘一样的人生!
总有属于你的图腾,总有属于你的可能。
惊梦 现实的暗喻
在梦境中,我们经历真实人生也许从未有过的物质或精神的欢愉与疼痛。我好像那些不曾经历的梦境——比往常更真切、更朦胧的镜像,缘何栩栩如生地演绎着?宛若上个世纪的无声黑白电影,以定格或跳跃的形式放映,琐碎、松散却不时萦绕低回于记忆中;宛若隐匿在思想角落的忍着,来去无踪却无所不在;宛若我们与自己的人生隔了一层结实而透明的保护膜,在梦的此岸可以真真切切无所顾忌无须代价地尽情体会彼岸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
然而终究在以后的现实中经历似曾相识的境遇时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也许依旧难以洞察个中深意以至于开始质疑梦和关于梦的一切。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夙愿,那些沉溺不愿浮出水面的思绪与情感,伪装着以坚忍懦弱失落安详 种种不可言说的姿态出没于梦境中,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仿佛黑暗中寂静的花朵,悄然绽放,枝叶舒展,香气蔓延,一种可以想象却不可触摸和看清的神秘与美丽。
在彼岸的现世中,那些叹息、责备、闲聊 不是必须,是填补;细腻无痕地一点一点填满心中的空白与间隙,填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喧嚷,真实而无法回避。渴望喧嚷中的那方宁静,仿佛一剂绵绵而脆弱的化学反应,惟有小心呵护,才能维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衡!
于是在梦里还像是醒着,生活似乎连小憩的机会也吝于给与。
总是难以深深地入眠。常常想象自我就是那个出没于自己或别人梦境里的精灵,透明地行走,透明地思想——背负着彼岸现实隐逸的暗喻,直到被思绪严实地包围,变成尘世中的茧。等待远离尘嚣后的破茧成蝶,皈依生命初始的轻灵姿态。如同喧嚷中的那方宁静
彼岸此岸,惟有心的宁静,蕴含着禅意才能不被惊扰。
浮沉 记忆的断垣
秋,是容易懒散而适合回忆的时节。走过酷夏,遥望寒冬,在天空里满是旖旎夕阳的南方的秋,呼吸着不复浮躁也不干凛的空气,我喜欢回忆过去。独处的时候,记忆里的一些人和事,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缓缓浮出岁月的深潭,点点滴滴地沁入心怀。那些本以为早已匿迹于苍桑往事中永不复现的往事,如今也在唧唧的秋虫声中不连续地纷至沓来 以不完整也不连续的姿态,宛若经年的断垣,却无论悲喜都令我珍惜、感动以致噤声。
无缘由地便想起中国民间那个名字很美的节日—— 七巧节 ,想起了七巧梭。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目试看寻。 梭子固然锋利,却因为名字的沁人心怀,而不叫人生起颤栗。
记忆,也是这样吧?
岁月无痕,记忆匆匆;人生却处处步履维艰。想起微雨的冬日里与友人同一把伞下那片诗意的天空;想起曾经热闹得人群中心有灵犀的互相张望;想起转眼已是分道扬镳的伤怀 仅止于此便怅然若失,甚至忧来无方。岁月蜕变成锋芒毕露的梭,令人猝不及防。心灵的伤痕自生自灭地幻化成年龄的沉淀,因为沉所以没入那泓深潭!
——当记忆开始褪色,也许就没有曾经。
于是想起湘西的飞外,那种在涅磐中祈求永生,彰显着盛世来临的辉煌!
生命 偶然
(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叶坚颖
生命是一个完美与缺憾的连续体。
那些细微而短暂的偶然, 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使瞬间得以永久。
——题记
偶然 瞬间的永久
我的视线轻易地穿过前面高个子的肩膀,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屏幕上的三维物体。是因为如此温和的触碰吗?那三维物体沿着似乎早已隐匿于无形的轨迹,渐隐去其三角的锋芒,而归于弧线优雅的圆满了。而当我即将转身回到座位上去时,它却已露出另外一个棱角,变成极稳妥地四方体了。
我回到座位上,思考着刚才那短暂的一瞥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什么轨迹?三维变形物永久不变的 变形记 在我的生命中只是偶然的一瞬间,大概也将随着这个冬天的脚步,远去。
这使我想起了弗吉尼亚 伍尔芙在《墙上的斑点》里说过的: 相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人生又蕴含着多少的偶然性啊!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偶然结合的产物个体,生命的进行更像一场默默的浮光掠影——这是记忆经由时间曝光后的最终状态。这种状态只是蛰伏着,只在也许更长的忘却之后蓦地浮出记忆的潭面,清晰如昨日事,而你却早已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我开始钦佩以致于艳羡那挣扎着前行于墙上的蜗牛,尽管它只被称为人类视野中的一个 墙上的斑点 ,却仍然以执著的姿态走过它的一生。我开始以静默者的姿态去捕捉生命中每一抹斑斓的色彩以致于背后的苍白。
学会珍惜,因为生命的转瞬易逝,因为一不小心便换了人间。
确信 完美的存在
圆,是完美的意象。
从前一直不喜欢太完美的人与事,正如不喜欢那些过于浮华的意象。似乎冥冥中早已被告知完美总要被打破,浮华总轻浮着悲情。
甚至变得战战兢兢。有时不敢轻易执笔,写作似乎变成了感情的奢侈,仿佛记忆一旦被兑现为文字,那其中本不可言说的美丽便会褪色,那些如同舒展于水面的涟漪般细微的愉悦情感便会平息。
那段日子里我甘于做一个素淡的画者,吝于用色彩与感情去渲染人生。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无数次与完美擦身而过,只是因为我可笑的唯心——我固执地怀疑完美的存在性,所以便错失了她。
于是我不再小心翼翼。任文字与情感的河流漫过生命的历程,我几乎可以想象生命的弧线的优美与流畅。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人和事并不因为过于耀眼而褪色,也不因为常常的回味而淡却。相反却有如俏姑娘雷麦黛丝的美,越是不经意与不加修饰,便越是惊人。
对于完美的确信,使我得以(即使在被生命追着脚步前行的日子里)沉沉睡去,然后醒来,而对窗外依旧煦暖的阳光,面对镜子里依旧微笑的自己。
而现在,坐在依旧料峭的冬末的阳光下,想起曾经的那些文字,写着这些文字,我庆幸仍然保留的自己。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让我仿佛漂浮在空气中。
罗曼 罗兰说: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缺憾 完美的依存
假如说三维变形体中的圆是完美的意象,那么棱角分明的三角形便意味着缺憾。
缺憾从来就是完美不可缺少的双生体,缺憾的消失才是一种真正的缺憾。完美与缺憾的相互依赖,正如梦幻与现实的混合,犹如栗树下的香。啊,布恩蒂亚的灵魂在白天也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百年孤独》)
邂逅过多的完美便会渴望遭遇缺憾,正如厌倦了平凡安谧的生活便会渴望激情。几天前就在即将离开我生活的山城来沪时,我不由生出一丝不舍来,这是久别多年的感觉了。我在为临行前的这种低沉的情感遗憾的那一刻忽然想:设若我早已被故乡的空气迷惑了,才会如此眷恋哪怕只是短暂的离去,抑或只是对于未知的向往以至于赎罪似的礼仪?
直到现在,我仍无法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也许这根本不重要——因为缺憾本身,便是完美的依存。
生命是一个完美与缺憾的连续体,生生不息,正如那变形三维体一般。我们这些个体(因为那些细微而短暂的偶然),使瞬间得以永久。
生命就是一场浮光掠影,我们像是其中的光子,沿着自己的轨迹,一直奔向宇宙的尽头,也许已消失在别人的视野中,却从不曾停息。我为生命的顽强与执著而感动,如同在十八岁这年的春天,写着自己喜爱的文字。
生命的空隙
(网上流传版)
叶坚颖
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处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一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同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
心里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有烦恼,就是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并堆积在心中。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
喜悦能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充塞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清明开朗,则展现于周遭的环境,都是美好而良善的。
附:叶坚颖精采语丝
生命,其实并不需要纯粹的圆寂。在执著的平凡当中体味卓越,质朴的充实使生命的轨迹优雅而轻灵,使轨迹的生命深沉而厚实。
也许因为血气方刚而难免激越;也许因为年少轻狂而难免偏颇;但当这些真挚原味的点滴感悟由阅历变为文字,洗尽铅华,变的厚重,当我的生命因此而丰实完满,许多年后无论驻足回首,环顾或前瞻,我都可以对自己微笑。
在生命的的旅程上,我们是永恒的寻路人。在相同的起点,相同的终点之间,画着不一样的轨迹。每一段轨迹蕴含着的意味,也许激越,也许平淡,也许圆满,也许残缺,也许平滑,也许崎岖,但我们都会不到原点,因为我们总在成长。
文章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深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