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郊公園圖文-利来w66国际

西郊公园,建成于六十多年前,曾是上海最大的动物园。据档案记载,它的建立缘起于一头大象:1954年,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南娇”交给上海饲养展出。于是,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改建为动物园。
当年西郊公园宣传画

在动物园里,游客们去猴山看猴子,看孔雀开屏,看熊猫吃竹子……一代又一代的动物明星,狗熊拜拜、大象版纳、大猩猩博罗曼等,带给人们无限的欢笑。连接市区和西郊公园的57路公交车,满载着无数上海人家的美好憧憬;甚至连动物园餐厅那美味价廉的盖浇饭,至今仍让人唇齿留香。

1980年,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但很多上海人还是一直习惯称其为“西郊公园”。那里,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打开时光宝盒,释放出无数难忘与欢乐的记忆……


1980年,西郊公园改名为上海动物园
如今的上海动物园正门

早年曾是英商高尔夫球场

西郊公园占地74.3万平方米,原是英国商人开设的高尔夫球场。1953年,人民政府将球场收为国有,辟为公园,设有溜冰场和儿童乐园等,于次年面向大众开放。据档案记载,开放仅十天,最高日游客量就达15万人次,造成花木损伤、交通拥堵,不得不停业整修半月,重新开园后以日限4万张门票控制游客量。

英商高尔夫球场

1954年,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送给上海饲养展出。于是,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改建为动物园。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奔赴西双版纳,经七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次年6月把这头名叫“南娇”的大象安全运到上海,入住新落成的“象宫”。

1955年7月9日,动物展区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游客可以观赏到大象、虎、熊、猴、鹿等动物,门票5分/人。按照规划,动物展出的种类不断扩展,1956年至1958年间,新建了狮虎房、犬科笼、熊山、猴山、鸣禽和猛禽笼等馆舍。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园5周年,开挖了天鹅湖、建成了狮虎山、熊猫岭、鹿苑和百花厅,公园面积扩大到70公顷,初步形成了大型综合动物园的面貌。

象宫
游客与“南娇”合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附设动物园并入西郊公园,并兴建了长颈鹿馆、河马馆、大猩猩馆等。西郊公园成为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那时候,去西郊公园白相是一件可以拿来在同学或邻居面前扎台型的事情,也是许多上海人家招待外地亲朋的保留节目。“要么带他到外滩,要么带他到西郊公园去看动物,这一东一西,成为上海人招待远方来客的最自豪、最炫耀的景物。” 资深媒体人张景岳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郊公园的儿童乐园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到西郊公园去

西郊公园,顾名思义就是西边郊区的公园,而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也意味着通往它的路途并不轻松。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到西郊公园游玩足以让人提前兴奋好久,但此行却并非易事。当年西郊公园导游图

上海市民刘巽明回忆说:“当时西郊公园的门票是两角,加上来回的路费,大概要六七角;一般是不在外面吃饭的,或者自己带点干粮,那么就是一个人要消费一元。当时一天的生活费才三角,所以如果两个人去,消费两元是相当奢侈的。为了节省路费,在回程时我们还提前一站下公交车,好便宜五分钱。”

不仅是花销上的投入,要腾出宝贵的周日时间玩一趟也是要下决心的。在五天工作制实行之前,一星期只有周日放假。积攒的家务集中在了一天,被称为“战斗的星期天”。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往往是六一儿童节,或者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才作为奖励去西郊公园。

很多人都曾有这样一张“西郊公园”标准照
去之前,干粮总是要提前准备的。市民王菊芬说:“礼拜六晚上,我们全家先动员,粮草先行,自己包馒头、煎饼、煮茶叶蛋。还有炒长生果和香瓜子,主要是用来逗动物玩的。第二天早上很早我们就吵着要起来了。”

1980年代上海动物园宣传画

市民盛华平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去西郊公园是1964年的夏天,那时他只有八岁。“小娘舅骑了好几个小时,过了中山西路基本都是农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路途漫漫。”

1958年开线的57路公交车,当时是市区通往西郊公园的唯一一条线路。从起始站静安寺途经中山西路到终点站西郊,全程8.33公里,车资是一角五分。每周日的客流高达三到五万人次。为了提高运能,除了在高峰期设置大站车和全程车交替运行,站台上还分两个队伍候车,一个是坐队,一个是立队,并且在站台上提前卖票。

57路公交车是当年市区通往西郊公园的唯一线路

一部车子有33个座位,坐队的乘客把位子坐满后,再放立队的乘客上车。大多数人都希望尽快乘上车赶到公园,情愿站着挤着颠簸一路。已是花甲年纪的老司机姚家声亲历过57路的盛况:“从三点半一直到五点半,是游客回家的高峰期,我们两分钟发一部车。一辆车好挤上来120个人,这是最起码的,150个人的时候也有的。”

对于“70后”的张渊而言,童年时代西郊公园在他心目中就是迪斯尼的感觉。憧憬了许久的那个周日终于来临了,早上他跟姨夫走到浙江北路15路车站,没想到这么巧,这天线路出故障,一天不发车。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却去不了,他伤心得哇哇大哭起来。姨夫思来想去,咬牙说,“我们今天坐轿车去。”“西郊公园过去,坐轿车要快五元钱,这个不得了的,对普通人来说很贵,姨夫为了我就决定豁出去了。”

那时候,能乘轿车去动物园,绝对是件不得了的事

也许很多人都是如此,在关于西郊公园或动物园的记忆中,不仅有游园的惊喜和欢乐感受,也包含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温馨回忆。提起动物园,戴瑛总会想到爸爸“走丢”的趣事:“我和妈妈带了好多漂亮的衣服和扇子、帽子,在引那只孔雀开屏。好不容易,搞了好久才让孔雀开了屏,回头一看,哎呀,爸爸不见了!我急死了,我妈妈本来不着急,她说,可能去洗手间了,没关系的。后来等了好久他也不来。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什么的,妈妈说,只好去广播站广播寻人了。后来爸爸听到广播终于跟我们会合了,我问爸爸你去哪里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猴山看猴子。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爸爸妈妈身上其实也有很可爱很调皮的一面。”

猴山
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动物明星

如今,上海动物园的拱形大门是一对亚洲象雕塑,它们深情地举鼻相吻,母象的腹下还有一头可爱稚拙的小象。亚洲象的造型还出现在了动物园的新旧两版园标上,这是为了纪念建园初期的那段历史。

动物园里的“大象元素”

说起动物园的第一位住户——大象南娇,退休职工顾文养依然记得与它朝夕相处的往事:因为远离故乡,南娇一开始很不习惯。有一次夜里打雷,它吓得从象房西边一扇门逃出去,一直逃到七宝,把人家农田踏得一塌糊涂。好在不久,越南人民送来了大象阿邦,刚好可以与南娇为伴。“阿邦呢,有一点耿脾气,比南娇容易发火,一个不高兴,就在里面兜圈子,穷叫八叫,一个鼻子敲地上,特别是夜里,一看见老鼠,不得了,南娇跟着它一起叫。那么你叫叫它,就不闹了,就像跟它讲讲好话一样的。”这两头母象一直结伴活到70多岁才去世。

1971年,西郊公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组织了捕象队,带了麻醉枪,到西双版纳密林抓捕了一头幼年野生母象回来,取名版纳。市民们争相前去西郊公园观看中国大象的风采。张景岳当年正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帮朋友先到红旗电影院去看《捕象记》,然后再兴致勃勃到西郊公园去看大象。

《捕象记》宣传画

版纳到西郊公园一年后,与来自北京动物园的“八莫”定下百年之好,从此,在脾气较凶的八莫眼里,只有版纳。据饲养员说,八莫的饲料别的大象都不能碰,只有版纳可以吃。现在八莫和版纳“结婚”已超过四十年,生养了8个儿女,子孙遍布全国。

相亲相爱的版纳与八莫

西郊公园1965年就着手筹建长颈鹿馆,第一头长颈鹿于1966年来自北京动物园。顾文养当时是负责运送工作的“护鹿使者”,他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带着鹿出北京后,到天津的塘沽乘轮船,正好碰到台风尾巴,人都晕船,它倒没有晕,给它吃饲料照样吃。

大猩猩博罗曼的“威名”令许多游客难忘。1993年底它从荷兰鹿特丹来沪时,曾轰动全城。它拥有站直了将近2米的伟岸身躯和威猛的样貌,面对游客时常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它的性格暴躁易怒,至今单身。2017年11月27日上午9:40因抢救无效死亡,享年四十四岁,相当于人类的九十岁。

常对游客“摆臭脸”的大猩猩博罗曼

在它的隔壁,住着由六只大猩猩组成的温馨家庭,它们是鹿特丹动物园于2007年赠送的,是国内最大的大猩猩种群。目前上海动物园是国内灵长类品种最多的动物园,一共有四十二种,其中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四大类人猿。

熊猫是游客必定要看的明星动物。在西郊公园里,熊猫住着空调房,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当时除了大光明电影院里有空调,其他哪个地方都没有,这一看熊猫居然能够享受冷气开放,大家羡慕得不得了。大家就讲了,哎呀,下辈子我们投胎做熊猫算了,这么舒服。”张景岳笑谈。

第一批住进空调房的熊猫

濒危野生动物的新家

据原上海动物园园长张词祖介绍,上海动物园的动物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园内自养的动物繁殖后代;二是与其他动物园交换;三是直接来自野外。而从野外捕获动物,除了满足人们游览观赏的需要,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种群,使其在人工环境下继续繁衍。

张词祖

1979年,林业部要出版我国的第一本野生动物画册,时任西郊公园饲养技术科科长的张词祖便承担了这个任务。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飞外网山,拍到了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白唇鹿、岩羊、红斑羚等珍稀的高原动物,从摄影门外汉变成了中国第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

1980年,张词祖向上级递交申请,要将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红斑羚引进到上海动物园来,为它们传宗接代,由此来保护这一物种。红斑羚又叫赤斑羚,体型小巧,头上顶着弯弯的小角,身披棕红色的毛发,尾巴很短,从背部到尾有一条深褐色的条纹。它们生活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森林、草甸和峭壁上,直到1961年才被人们发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濒危物种。

红斑羚

申请得到批复后,上海前后去了两批人员赴西藏野外考察,却都空手而归。张词祖决定亲自去西藏:“这个任务是我提出的,我去是有把握的。如果半年内回不来,我就跳到雅鲁藏布江里面去。”

到高原半个月之后,张词祖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捕获到了7只红斑羚(3雄4雌)。但是他不知道红斑羚喜欢吃什么,就把它们放到山脚下。“我观察到它(曹县人为什么被全国骂?曹县人为什么被全国骂有两个说法,说法一:主播把曹县搞得乌烟瘴气。说法二:有些人嫉妒曹县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现在曹县已经牛逼到被大家称为北上广曹,曹县人被全国骂同样是网友的调侃。)们最喜欢吃松茸,其次喜欢吃青杆树的叶子,还吃麦草一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它们能吃草了,我带去的精饲料也能吃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移动它们了。先移到成都养了一个星期,再移到上海。”

饲养人员的悉心照顾下,红斑羚于1984年首次产下幼崽,往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家族成员诞生。按照张词祖的设想,上海动物园不仅成功引进了红斑羚,还成功实现了该物种的人工繁育。目前红斑羚已经成为上海动物园拥有的特色动物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斑羚圈养种群。

让上海动物园引以为傲的动物住户名单中,华南虎当仁不让地位列其中。华南虎被列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上海动物园拥有25只华南虎,数量在全国动物园中排名第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西藏、台湾、海南,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来自上海动物园的老虎。现在全国各地动物园里的华南虎,大部分是上海动物园华南虎的后代。

小白虎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动物园展出的动物已从开园时的31种46只发展到470余种5000多只。园内的每一处绿化造景都与动物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只有那10万平方米清新开阔的草坪,还基本保持着60年前高尔夫球场的地貌。

现如今,曾经的西郊公园早已置身闹市,再也不是举目皆田野的郊区了;地铁10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动物园门口,再也不用一大早出门挤57路公交车了;人们有了更多的假期和休闲选择,去动物园可以随时出发,再也不是一年盼一回的大事。但上海动物园——人们口中的“西郊公园”,就像一个曾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老朋友,依然被很多人牵挂着。


这里,留下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w66.com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