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论文-利来w66国际

机械工程师论文

机械工程师通常指的是从事机械行业专业人士,我们最常说的机械工程师,指的是职称,也就是中级工程师。此外还有机械工程学会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工程师等。机械工程师是指在机械工程行业从事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经验和水平的人。机械工程师一般分为三个级别,初级机械工程师、中级机械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通常是指三个级别机械工程师的统称,还可以专指中级机械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论文1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摘要】对于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一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下面笔者主要就围绕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些现行的相关的要求,来提高机械专业高校毕业生的一些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些培养模式作为探究的目标,针对现代机械设计系列的一些现行的特点出发,对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究。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究

0.前言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一些发展方向就是向着人才强国战略进军,当然,随着现在的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的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的一些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现阶段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的。如何更好的对机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主要对于现阶段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

1.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简单介绍

机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的提出是经过了非常多的讨论通过的。有一定的时效性,当然对于现阶段的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计划的提出是非常明智的。下面笔者主要从什么是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对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1.1什么是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为卓越计划,它是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一起,在20xx年6月,启动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要就是以培养适合时代性的新型人才做的一项重大的策略。当然,它是非常有效的进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的一部分,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必将对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诸多的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及相应的引导作用。

卓越工程师的提出就是要基于现在的工程中的一些弊端所进行的。对于现阶段的工程形成的本质而言,工程师一般就是科班出身的一些人,而现阶段,我们需要的人才是具备着科班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的态度来的一个兼具着施工能力强,对于工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创新能力都非常好的一种新型人才。对于这种人才的培养就是要让工程教育回归于工程。本文,笔者真正的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并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等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

1.2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中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针对着现在工程师的一些缺陷所进行的。主要是借鉴了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成功的经验。结合着自己国家的国情所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工程的一种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既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各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1.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方面来说,主要是它是基于工程形成的,能够真正的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一种比较正确的机械工程活动。当然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综合应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技术手段等,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必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整个的机械工程具有相对的复杂性,综合性,交叉性,以及迁移性等一些比较特殊的技术特征。对于整个工程的整体把握上就相对不是太容易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而言,现代机械工程中,无论是可采纳的材料还是其中的技术,都是可运用的分析,以及设计手段都更趋复杂化了。可以说是典型的机械工程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主要环节的工程链的问题了。可以说现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就是基于这种现状所提出的,有一定的长远性的目标,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其中对于整个的机械工程来说的,整体性非常强,每一环节都不太可能孤立地去解决,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了工程间的问题解决和工程整体的顺利的完成。

2.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方向,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改革方案。现阶段的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中主要加入的就是对于工程能力方面的培养。加入了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过程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对整个的工程有实效性的一些课程,这样的话,对于整个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就更好的对此有了一定的深入。下面笔者主要对于此方案的培养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究。主要是从利用教学计划修订的契机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利用研究型教学的机会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的探索。

2.1利用教学计划修订的契机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高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当然一般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其核心是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也是现阶段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相关的高校,在编制或修订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时,在整个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针对社会上对于现阶段的机械工程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做一个相关的动态分析之后,才能进行面向行业、企业、现实社会生活的专项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传统基础理论的夯实,前沿专业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与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还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始终保持对市场和企业的高敏感度,强调企业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社会对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对整个的机械工程中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中,一定得建立足够的教学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人才的适应能力以及革新能力的完整体现。

2.2利用研究型教学的机会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也是现阶段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相关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就解决了现阶段的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为更好的将卓越计划发展开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现阶段的机械工程中的机械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还是比较重视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不难看出,人们现在的机械制造中,有创新性人才的企业单位的效益往往好于其他的单位。这样看来,整个的培养计划中必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整个的培养模式现在还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相信会越来越好的。对于现阶段的培养模式的探究中,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问题,希望本文给出了比较重要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尹立孟.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师资问题与课程体系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9).

[2]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2).

[3]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9).

机械工程师论文2

1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我校系列数控技术课程涉及数控加工、数控设备、机械加工与编程技术、cad/cam技术、工程机械制造、模具设计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等。长期以来,受资金的背景知识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有一种倾向,重视软件和硬件,忽视培训;高水平、突出的国内材料的特性是非常小的;办学模式单一,其自身的特点和多样化风格不足;实践训练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创新实验或充足的设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数控技术为“科学技术”,高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开发经验的积累,但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的局限性,缺乏协调,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的问题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不愿意做事不认真,教学成果,教学成绩,写作不觉得在教材的基础上缓解;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从照本宣科的科学研究的课堂氛围;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能应用于教学、科研和最新发展趋势不是融合教学;教师科研个人之间的战斗,他们自己的业务,虽然古交是听说过,但没有更多的交流。教与学的结合成了空谈。相对于传统教学科研割裂的情形,教学与科研互动在4个方面具有优化作用和先进性。

1.1教育内容

教学不是按照一本相对固定、内容庞杂的数控技术教材进行授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将理论授课整合为结构合理、专业精深的专题讲座体系,其教学内容应是与时俱进的。

1.2教育方法

让在数控技术科研上富有学术成果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有利于将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自然结合,形成高屋建瓴之势,真正做到深入浅出。

1.3教育分工

不是由一位特定教师承担一两个班级至少一学期的授课,而是由多名或更多的研究型教师,经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教研所长,面对更多的班级进行短时期、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1.4教育考核

采用研究型专题写作等灵活形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促使教学重心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大对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考核,加大对数控技术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考核。

2基于教学科研互动的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改革

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把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制订课程计划的基本依据,在数控技术系列课程和社会需求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使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从基于理论向重视实践和面向行动转化。

2.1解决了教学和科研相融合的机制问题

建立了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1)结合学科建设和教研室工作,建立任课教师的评价体制,即制定处理教学科研关系的激励政策,教师的奖励、晋职、招收研究生等均要求教学与科研并重。

(2)任课教师自身要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融合,即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学生的反馈,注意与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研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掌握当前社会的变化以及研究领域的变化。

(3)任课教师之间要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即形成“学科带头人”制度,以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为工作中心,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科研都围绕其进行,一方面,通过相互传授和向学生传授其研究的内容,扩大团队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相互听课,不断相互交流协作,互相学习,最终取得教学和科研的双赢效果。

2.2促进了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

结合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在引进高新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将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内化为数控技术教学内容,形成教学特色,从而使数控技术系列课程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得以加强,知识得以更新,素质得到提高。由于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教学、科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2.3教学方式和方法迈上新台阶

自主开发了数控铣床仿真系统、数控车床仿真系统等虚拟实验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cai虚拟教学软件,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与操作等cai课件。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以逼真的效果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优化数控技术核心课程,发展跨学科相关课程

从数控技术的系统性、整合性出发,减少了一些专业课的课时,将数控技术系列课程中带有共性的基础原理和方法整合、加强、优化至核心课程,尽量避免对学位课程进行过于具体的设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对本科生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matlab科学与计算、复杂刀具设计等课程知识的培训,尽可能地拓宽课程基础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先后聘请与我院有科研合作关系的设计与艺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临床医学院的专家举办机电产品造型技术、控制电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知识的讲座,使学生形成了较为灵活的思想和较为宽广的知识背景。

2.5花大力气编写高质量的特色教材和专著

如何编写和使用教材是数控技术系列课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我校组织数控技术科研和教学的精干力量,编写了《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自动编程与操作》《数控车床自动编程与操作》《数控线切割自动编程与操作》三部拟作教材使用的专著。该系列著作的特点在于:尝试将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的内容糅合,内容科学合理、客观翔实;突出一个“新”字,现代化内容贯穿全书,使读者处于数控技术的发展前沿,拉近读者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离;重视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动向,并尽可能地将这些动向反映出来;结合工程实际,融合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solidworks的三维特征造型技术、matlab语言的数值计算功能,详尽地介绍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在模具和工具行业的应用;对于师生和社会读者普遍关心的数控加工技术的工艺技巧及特种加工技术等内容,也做了合理的编排。

2.6向本科生开放大型、精密科研数控设备

向本科生开放大型、精密科研设备,是在课程实践环节改革中将教学科研互动工作落到实处的一项重大举措。但这种开放不是简单的开放,而是通过拟订培养方案,提出培养措施,安排开放时间等,将其纳入专项培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计划中。得益于该措施,学生不但有机会接触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设备,如数控高功率横流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数控yag固体激光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等,一些学生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了部分相关科研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理论化、实践环节简化、实践训练弱化的现状。

3结束语

一系列的数控技术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探索和实践很长一段时间,一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的基本形式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强调通过“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目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均衡发展,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整合的有效机制科研、教学效益显著,取得了明显的科研、教育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教学科研成果的双赢。

机械工程师论文3

摘要:

机床爬行现象是机床常见故障之一,也是机械加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危害特别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多年来,通过对机械加工中机床产生爬行现象时的观察和统计分析,从中摸索出其产生爬行时的一些规律,找到了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本文就机械加工生产中机床爬行现象做一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机床爬行;机械故障;机械加工

数控机床的爬行故障是指进给系统的运动件在运转的过程中运行速度为连续匀速的运动,但是当其运动速度低于标准值时,就会打破匀速运动的规律,表现为时快时慢,忽走忽停,运行过程中存在顿、跳的现象,这种故障就称之为爬行故障。爬行主要在低速运行的情况下在传动系统的执行部件上出现,一般来说,爬行程度较轻微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明显的爬行会表现为较大距离的跳动。爬行故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排除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一、机床爬行故障的危害分析

机床出现爬行时,使导轨运动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定位精度和灵敏度,这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甚至于导致被加工零件的报废;此外还会造成机床运动副的加速磨损;爬行严重时,会使机床失去加工能力。许多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同行们通过大量实验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爬行原因,但对爬行的本质和机理,却各有理论。

对于此类集机、电、液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机械加工设备,产生爬行的因素是很复杂很综合的,机床的机、电、液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机床爬行,而实际工况中如何消除爬行故障与机床使用维护保养有很大的关系,极为典型的是金属切屑对运动副导轨拉伤到液压油品质等问题对机床爬行故障的起因。

二、机床爬行故障的原因分析

在设计制造机床时,它的传动机构刚性和工作台导轨承载能力是能都达到使用要求的,出现爬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力不可控或不容易控制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机床导轨副的精度和静压系统两方面。机床使用时维护保养不好如刮屑板损坏使金属切屑直接进入两导轨面之间或液压油杂质未过滤完全,都很容易造成导轨面拉伤导轨磨损后表面精度不够,低速运动状态下,摩擦力增大而驱动力不足,致使工作台不能保持平稳的运行进而出现爬行故障。

另外,静压导轨是依靠静压油腔在两导轨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压力油膜,使导轨面间形成液体摩擦减小了摩擦因数,达到使工作台平稳运行的目的。但若导轨面间缺油,致使没有形成油膜或油膜厚度不够,出现干摩擦负载加大,低速运行状态下驱动力不足,机床便出现爬行故障。另外,导轨磨损或静压油腔被破坏均会使油腔不能很好的封油,使液压油膜不达标或者形成不了油膜;而液压油质变坏粘度降低,使静压油膜刚度不够,托不起负载,也是机床出现低速爬行故障的一个原因。

三、机床爬行故障的诊断措施

(一)检查是否由于滑座静压问题引起爬行

检查方法如下,在滑座与底座导轨接触的四个面分别放上百分表,启动油泵,建立静压油膜后观察四个百分表读数。假如四块百分表只有一个或两个读数偏低,说明浮生量不均匀,个别螺旋毛细管堵塞,需要把它拆掉,并逐一检查、清洗,此处要注意螺旋毛细管顺序不要装乱,因为各部分所需压力不同,厂家在出厂前已经调试完毕。假如四块百分表读数都低,说明导轨静压没有建立起来。

首先,看压力表示数是否满足条件:压力表示数低,说明在压力表前面油压不够,逐一排除油箱油位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油温是否在正常范围,油箱内油液是否混有空气;滤油器、单向阀、液压管路是否堵塞,发现堵塞现象及时清洗或更换;液压泵和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液压泵是否由于密封件损坏或密封不可靠而进气;压力表数正常,说明后面减压阀有可能发生以下故障,出口压力很低、阀内泄漏严重、出口压力不稳定,发现以上问题要检查阀芯并清洗减压阀,或更换此阀;发现油路、螺旋毛细管有堵塞处,及时清理。以上油路检查无误,检查是否由于滑座与导轨的间隙问题,导致导轨静压建立不起来。滑座采用恒压闭式静压导轨,导轨间隙过大时,静压油膜刚度小,精度不稳定。间隙过小,会增加附加摩擦,使滑座移动困难。导轨的间隙需要调整到即能建立刚度适合的静压,又能运动自如。

滑座静压导轨的两垂直面有一侧导轨面是基准导轨面,与其相对的导轨面是有可调整的镶条,组成的导轨面。因镶条与底座导轨的结合面有1:50的斜度。因此只要前后移动镶条,即可减小或增加导轨间隙。静压油腔开在镶条上,镶条位置的调整不影响静压的建立。此机床设备的镶条是由定位销定位,定位销由内六角螺栓和螺母定位。间隙偏小时,先用小六方扳手向外拧松螺栓,然后逐渐向外微调螺母。调整中随时检查导轨间隙应保持0.04mm塞尺不入,而且进给电机的电流保持没有突然的变化和电流加大的情况。

(二)机械传动方面是否正常

在检查滑座液压系统后,并无发现导致爬行的原因,这时应排查是否由于滑座进给箱问题造成的爬行现象。经检查发现进给箱中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上下微移导致爬行。此台机床滑座进给箱大体结构如下:电机所带轴为i轴→传动轴为ii轴→与齿条啮合轴为iii轴。调整方法如下:拆掉iii轴上的轴盖,取出轴承,可观察到齿轮与轴之间是由涨圈进行固定的,把涨圈一周的螺栓松开;于把ii轴的背帽松开,并把ii轴上提至无间隙;用扳手逆时针扳紧i轴同时把iii轴上涨圈往下打,然后锁死涨圈一周的螺栓;要是调整的好,此时ii轴的轴没有上下移动量,并拧紧背帽;最后再检查齿轮与齿条啮合间隙的大小,间隙大时,可适当的修磨调整垫的方法调整进给箱,然后压紧楔块,紧固进给箱固定螺栓。

综上所述,本机床滑座爬行问题经常发生,初期维修现场通过大量更换零件,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维修工作更加复杂,耽误了生产,造成了浪费;后期通过技术人员的认真分析,使问题明朗化,及时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快速、准确地查找、分析是维修爬行故障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绍鹏。机械加工生产中机床爬行现象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20xx.

[2]赵中敏。控机床低速爬行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xx.


机械工程师论文快速发表期刊标签: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4 【yjbys.com - 论文发表】 导语:机械工程师论文快速发表,尽量选择出版周期比较短的刊物,如:半月刊,旬刊,月刊等。双月刊的和季刊的尽量不要去选择。出版周期长了。本文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机械工程师论文快速发表的期刊。 核心级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cn42-1294/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132x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改为半月刊,自创刊以来,坚持自己的办刊方针特色,圆满完成了报道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行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业内形成重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 国家级期刊《中国机械》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cn:11-5417/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0085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报社 主管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报社 《中国机械》杂志巧妙的设计,内容涵盖了机械行业政策、国内外行业信息、机械市场、机械产业链、机械产品、新科技技术等多方面的细致解读。2012年迎来创刊30年周年华诞,并开启了杂志专业、细分、国际化新征程这是一本中国的机械王国权威杂志,一本分享机械行业经验的杂志。
机械液压工程师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10-24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从当前的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工程机械当中,功率的匹配适应性对系统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影响。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思想体系下,相较于以往的局部功率匹配来说,其调节工作将更加灵活、简便。接下来是小编收集的机械液压工程师论文,希望得到你的收藏~ 机械液压工程师论文

摘要:基于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对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变量泵控制、柴油机电喷控制、电液比例控制、电路法组合控制等,并就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具体分析。只有切实提升工程机械性能技术,方可在有关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工程机械类型与数量的持续扩大,在生产这些工程机械的过程当中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因素。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基于对环境适应性的充分考量,就环保型、节能型产品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工程机械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

1.1变量泵控制

鉴于工程机械在具体的现实工作当中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阻碍,此时可对变量泵采取调控排量的方式来满足工程机械的施工需求。利用压力感应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可促使容积调速转变为节流调速,进而降低能量损耗。由于此种控制方式优势明显,因此被大规模地应用在了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此种变量泵当中仅有一个被控制对象,因而可依据完全不同的控制方式就输出特性展开具体分析。对实际工作场合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选取更加适宜的控释方式,通过排量控制、ludv控制以及ls负载敏感控制等共同组成量变泵控制的`基础形式[2]。
机械设计工程师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机械设计是严谨的,那么机械设计工程师论文怎么写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机械设计工程师论文,欢迎参考借鉴! 机械设计工程师论文

一、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及应用

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又称之为平衡节能原理,平衡理念是节能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机械节能设计应当从改进动力源、减小摩擦、功率匹配节能这三个方面入手,充分考虑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能耗问题,尽量在设计环节就加以改善,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浪费。

1.动力源动力源通常指的是机械设备的发动机,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尽量的减少发动机的输入功率,同时尽可能增大其输出功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机械设备电能与动能、势能、热能等的转化率。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一设计理念体现在机械设备的启动、减速停止这两个阶段中。例如,在停止设备的动力输入之后由于惯性的因素机械设备还会运行一小会儿,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这一部分动能或者势能储存起来,在机械需要发动的时候提供一部分初始动力。

2.在设计过程中减小摩擦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必须通过齿轮、动力传送柱、动力传动带等传递给机械设备需要作用的部位,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产生摩擦,损失一部分动能。因此,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较小各个组件之间的摩擦。例如,在“机械手”的设计环节,对于其关节处都会采用光滑的圆柱、轴承和液压柱进行连接,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定期的用油进行润滑。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机械设备活动处的摩擦,减少动力的损失。

3.功率匹配节能,合理运用节能合理的'分析不同应用环境下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有依据的设计机械设备的标准功率。例如,饮品加工传动带所需的功率就远远小于装卸工厂所用的传动带的功率。为了节约机械的购买费用还可以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设置不同的档位,根据实际功率需求进行调节。
机械加工工程师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机械加工工程师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1切削加工与刀具的重要作用

1.1切削加工的作用

零件制作是制造机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制作毛坯通常运用成形制造法,具体运用焊接、锻造、铸造等方式加工来完成。精确的成形工艺也叫做净成形工艺,是机械加工技术新出的一种工艺,加工成品或者半成品经常运用净成形工艺,具体经过精锻、精铸等方式加工而成。制造零件或模型过程中通常运用快速原型工艺。磨削、切削都属于传统加工方式,机床切削加工含有电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及电化学加工。以往传统众多加工方式里切削工艺是现在应用最广泛也最重要的一种加工方式,切削加工在未来零件制造领域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1.2刀具的作用

性能良好的刀具可以提高机床加工生产效率,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良好质量。所以,提升刀具性能对机械制造经济效益与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金属切削生产的产品,其尺寸大小、外观形状、产品质量及表面光滑度都有较高要求,所以,运用刀具切削工具多余材料过程中,要注重加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与每个详细步骤。尤其是运用刀具分离工具的表层时,零件外表面与刀具会有一种互相作用力,具体叫做工件反切削作用力与刀具切削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机床加工切削面临的第一个矛盾。近年来,伴随我国工具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企业开始重视刀具及其他切削工具在生产时的重要作用,出现了很多新科技与新产品,这些新科技与新产品对刀具切削工艺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很多数控机床都采用了刀具加工技术,机床切削速度越来越高。高速切削对加工生产要求更高,要求精准度更精确,切削稳定性更高,刀具可以快速更换。在运用切削制造方法开展机器制造生产程序里,刀具运用对切削品质及制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切削时使用的刀具品质与功能状况对切削生产品质和切削生产速度有着重要意义,从而可以给机器制造生产品质及速度带来重要影响。制造机器过程中,切削制造就是运用实用的切削刀具将配件里多余的物料切除,进而获得想要商品样式、大小及外观的生产方式。进行机器切削生产时,最重要的一步是运用切削刀具切削正确位置,发挥切削生产配件的外部切削功效,最终完成切削制造程序。开展切削制造程序中,良好的切削运用刀具,不仅要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安全性,还要具有较高切削功能及稳固刀具所需的夹具。
试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论文标签:材料毕业论文时间:2020-07-21 【yjbys.com - 材料毕业论文】

一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2009年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旨在为培养工科专业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学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的要求,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行业标准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是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应用, 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材。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2.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控制, 包括晶体结构及表达方法、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组织与性能的关系、金属的结晶过程及其控制、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过程、合金的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铁碳合金组织与结晶过程分析、合金元素对铁碳合金相图及性能的影响等。

3.塑性变形加工, 包括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与原理、冷加工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热加工变形(安徒生童话有哪些?《海的女儿》、《丑小鸭》、《屎壳郎》、《野天鹅》、《夜莺》、《雪人》、《瓶颈》、《拇指姑娘》、《园丁与主人》、《冰雪女皇》、《小猪倌》、《笨蛋杰克》、《豌豆上的公主》《坚定的锡兵》、《肉肠签子汤》、《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飞箱》等。)及其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