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的星空(组图)-利来w66国际

《马路天使》剧照四十年代的星空更加璀璨,众多的影星将影片中的经典形象植入民心:秦怡在《无名氏》中饰演的国英、黄宗英在喜剧《甜姐儿》中的洒脱表演、张瑞芳主演《松花江上》中的农村女性、白杨在《十字街头》中扮演的充满幻想的青年女性、上官云珠饰演或妖俗或善良端庄女性、舒绣文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的泼辣自私的交际花王丽珍。男星中,除了赵丹,还有一位要提及,那就是在1932年到1933年间《电声日报》举办的电影评选活动中与胡蝶、阮玲玉、陈燕燕、王人美、高占非、黎灼灼、陈玉梅、郑君里、黎莉莉共同入选中国十大明星的金焰。金焰在男星中排名最高,获得“影帝”的称号。他是在《野草闲花》中一炮走红的,给人一种崭新的小生感觉,带着白马王子英俊潇洒,他的言行成为当时青年人模仿的对象。《马路天使》剧照海派旗袍流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美少女已成为有闲大众崇拜的对象,翻开上海的老相册,常可以看到女校学生清凉打扮的照片。当时的火柴盒上更有各家名媛的画像,也不见得曾因此有什么官司纠葛流传。那时的电影在题材上具有很强的标本意义,都市成为电影题材的重要展示空间。上海作为中国城市生活的象征,从影像上曾经引领了中国人的都市梦,譬如《马路天使》,就是海派城市生活的经典写照,也可以说是中国成熟的城市电影的代表作。对片中由周璇演唱的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人们异口同声地叫好,而著名的百代公司也抢在《马路天使》公映前请周璇灌制了唱片,与影片同步发行。那时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这和电影的时尚引导不无关系。也就是在那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一起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旗袍给全世界扫盲的时间也是在三十年代,它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再加上女影星们的公众时尚代言和国内外通商交流的频繁,使得人们着装的观念开始改变。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成了三十年代旗袍的主流。三十年代上海的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也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之三十年代欧美流行收腰,这就更体现出女性美,也注定了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随后就有了像影后胡蝶穿的那种有高叉的旗袍,从而更符合三十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古老”的老影院电影的热潮必然导致豪华影院的出现。成立于1928年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这个昔日的“远东第一影院”目睹了近八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兴衰流转,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活样本。1931年6月的《申报》,连续几天刊登大光明电影院重新开业的整版广告,以“冷气设备温度适体四季如春”为一大卖点。当时上海的电影院还在用电风扇降温,大光明耗资30万元的冷气间成为首屈一指的特色。而由德国著名建筑师乌达克设计的影院至今仍是上海重点保护的(nmsl是什么意思?nmsl原本是骂人的词(母亲去世),被黑粉带节奏,翻译成了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r(永远不要理会谣言和重伤)。因此,不少网友原本不知道该词的意思,还都以为是一个正能量的好词。)文物,共上下两层,有一个1900座位的放映厅和三个休息厅,设计者的精巧用心体现在从地板砖到红地毯的每个细节。如此豪华影院的票价自然不菲:日场正厅六角,楼厅一元,包厢一元半,夜场则还需上浮半元。当时的两元足可以买两斗半大米。一般电影院的票价才一角半,到大光明看电影的确是件挺奢侈的事。门前有拉门小郎替客人拉门,进门有存衣服务,入场有白俄女郎领座。靠近走道的一排座位旁边专门设有带圆圈的小凳子给小孩坐,每个座椅背后有挂钩,可以把汽水瓶钩在上面。1939年,大光明推出美国厂商为其专制的“译意风”耳机,观众另付一角钱可以戴上它,由专人讲解剧情对白。大光明为观众配备了种种优质服务,无非是要把大光明塑造成高级社交场所,到大光明看电影成了身份的象征。去大光明的人有不少社会名流和外国人,衣冠不整的人不许入内。著名女式洋装店鸿翔公司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捕捉最新的流行样式,也常到大光明观察时髦女郎的穿戴。1932年的一则报纸简讯归纳了最常上影院的五类人: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厌倦舞台剧的有闲妇女、无聊的富商、逃避生活的贫穷青年以及影评人。那时的时尚,就是看电影、喝咖啡、去百乐门跳舞。影院门厅西部为咖啡馆、舞厅,后部为弹子房,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几乎“一网打尽”,成为时尚青年的心头之好。当时,大光明以“与欧美几乎同步上映新片的首轮戏院”著称。后来,国产电影终于在大光明赢得了观众。大光明影院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电影旧时的绝代风华。而在世纪老人悠远的记忆中,大光明代表了一个纯粹欢乐的看电影时代。《歌女红牡丹》剧照电影备忘录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诞生。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1934年,第一家专拍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公司成立。1936年前后,有声电影完全取代默片,完全的有声片逐渐取代配音片。《姊妹花》、《貂禅》、《渔光曲》三部影片曾经分别创下连映60、70、80天的纪录。1937年7月24日,《马路天使》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开始了它连续21天的首轮公映,近10万人次观看了《马路天使》这部“卖座最盛、舆论最佳之巨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人得到过娱乐高潮,许多在中国影史上艺术成就很高的黑白电影,恰恰是在这次高潮中与战争一起喷发的。也许,这就是艺术依赖背景同时又跨越时空的特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