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读之《香蕉哲学》-利来w66国际

刀尔登在诸多必读书目和许多书单开遍天下的情况下出了一本《不必读书目》。反其道而行的他实际上内容仍是反题目而行,因为他的行文除了一如既往的幽默外,更多的是和经典对话,特别是中国古典文籍的对话。因“不读”的点而去“读”才发现“不读”的点,这才是读者与书者的互动,更是高阶的读者。受刀尔登先生这本书的启发,我也在读过的书中谈几本不必读之书。同样的,我认为不必读的书确实不必读,但我也确实读完了,尊重作者,谈而论道的前提还是要先入其道。

刀尔登的《不必读书目》,中国古典名著仍有“不必读”之“读”读的必要,其观点还算新颖。

作为的色彩这么丰富,换句话说,印刷成本都高出普通书好多倍。当然,加入你不是粉丝和文艺发烧友,那买书的你就是“上了外貌当”。

其三,忠实的粉丝基础。

前文提到,杨昌溢同志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其微博@飞机的坏品味还是不错的,作为设计师同时又是知心大叔确实帮助了很多人。另外,通读全书可以了解其人也是文艺的比较彻底的青年:听摇滚等冷门音乐、独自看文艺片,为微博的粉丝解答人生困惑……粉丝还是乐于见到自己的心灵导师出书的。

其四,当下浅阅读的盛行和国民阅读方式的改变。

微博盛行的年代积累了大批微博阅读人群,中国移动当年引领写段子的人也很多转型成了微博小故事能手。在段子手笔下的文字把全民洗过几次脑后,越来越难以安静下来读本书是全民发现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没去到的地方,而帮别人读和缩略读大行其道。同样的当然还有鸡汤文等等。前阵子火的一塌糊涂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他的作者张嘉佳也不例外。这种浅阅读就像是一阵风抚过你的皮肤,浅浅的。过去了就完事了,典型的现代年轻人的“一时爽”,所以也有人把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文章叫“爽文”。杨的文章大体也是如此,而且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从目录看《香蕉哲学》内容是完全分散的,不影响随手翻一页就能读的微博书性质,金句频出也符合爽文书特点。

是否有可取之处?

既然市场表现不错,还好歹是一本出了的书,有没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呢?

其一,真实的文字和感受。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真实感很重要。现在很多公众号为了营销和广告,动不动就按照套路编造莫须有的苦情人生,各个都是编写苦情价码的能手。缺少了很多真实的内涵。而实际上现在很多读者更愿意去读真实的文章和书籍,感受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生。比如梁鸿的“梁庄系列”,写的都是她家乡的原型实例,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共鸣;李娟的“牧场”系列,“真实”的记录了自己在阿勒泰地区牧场生活,加上写实的文笔和流畅的散文叙述,让向往草原生活的读者可以在他的文字下如临其境。而杨昌溢的书用的是另一种比较懒的方法,一个是把自己的爱好分享给同是文青的读者朋友们,一个是把倒苦水的网友们的故事和他的回答po在书中。所以我们全书可以读出一个立体感很强的作者。他曾在书中解释过坏品味,当书的最后一章节开头的自白式引句却让人感到不痛快的真实,而不是“真实的不痛快。

“我喜欢粗俗,

我对坏品味有浓厚的兴趣

—它比那种假想中的好品味令人激动得多

后者不过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

标准化了的方式而已”(赫尔穆特·牛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