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伴我们的老影院-利来w66国际

来一起盘点天津各大影剧院的前世今生。

黄河影剧院更名为南开文化中心

今年,南开区将黄河影剧院提升改造列为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投入7500万元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工程预计将于月底完工。

黄河影剧院建于1974年,1976年完工,1978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曾是全区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备的综合性影剧院,后因整体环境设施逐渐老化,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改造后的黄河影剧院更名为南开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全新的内外设计风格、舞台灯光、音响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可以承接大型会议和一般性商演。中心包括一个大剧场、一个小剧场、一个排练厅、两个多功能厅和11个会议厅。其中:大剧场座位数为858个,整体呈扇状面,视野开阔,有利于大型演出活动,配套服务有排练室、服装间、化妆间、候场厅;小剧场座位为97个,纯中式装修,可以承接曲艺、相声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剧目。目前,该工程主体修缮加固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以及管网、路面、绿化等工程。

南开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后,将发挥其区域文化中心、会议中心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以文化惠民为重点,打造南开西部地区集影视、戏曲、话剧、茶座、培训、会议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天津市第一家电影院——淮海影院原名上权仙影院

1906年12月8号,美国平安电影商人租用法租界内的权仙茶园(今滨江道吉林路交口)放映电影,成为天津第一家电影院。影院上映的都是国外最新潮的影片,享有“甲于京津”之称。1909年更名为“新权仙”,1912年成立当年最豪华的仿古式电影院,影院改名为“上权仙影院”。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许瑞生先生回忆道:“我第一次看电影,还是解放前,那时我就4、5岁的时候,我姐姐带我去看过电影,是个恐怖电影,是《夜半歌声》,是金山演的。后来我当了这个剧院的院长了,后来不又管这个剧院么,所以一进这个剧院我还老想着这个电影。而且一到楼上的那个木头楼梯,我就老觉着又看到那个情景了。”

1952年,电影院由政府接管,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起名淮海影院。在50、60年代,南市一带只此一家甲级影院,又在繁华地区,不仅团体票多,而且零售票也相当可观。1976年地震有损停业。1979年进行大修重建,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900座席,1981年重新开业,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

1992年,淮海影院进行翻修改造,建成豪华特级影院。1993年1月开业,生意兴隆,成为天津市电影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集电影、录像、卡拉ok等为一体的大型豪华东方式的娱乐场所。1997年3月,淮海影院因荣业大街拓路工程被拆除563平方米,影院全面停业。这家最古老的影院,从此彻底成为历史。

大光明电影院原名蛱蝶电影院

1917年由英籍印度人泰莱悌与华人经理韦耀卿合资创建,原称为“蛱蝶电影院”,影院在当年专门放映米高梅公司拍摄的西方故事片,票价昂贵,是达官显贵的乐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天津租界地,日商接管“大光明”,并只允许放映“有助于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片子。1955年11月,“大光明”归为了国营,1957年,这里改建为天津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院”。

一位80多岁的朱老先生回忆了30年代前后到那里看的电影:“当时有很多非常不合情理的规定,英殖民者要下大力量贯彻他那个殖民主义传统。一个是票价高,另外一个就是他每天基本上就演两场,最多三场,大部分都是没有翻译的。他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和所谓的当时的高等华人。”

1965年更名海河宽银幕影院,1982年更名大光明影剧院,1987年第一家引进英国道尔贝立体声放映音响设备。1988年,影院重新进行改造装修,设豪华录像厅、酒吧、大型卡拉ok伴唱厅、电子游艺室等,被评为第一批特级影院。如今,大光明影院也不再放映电影了。

97岁光明影院:再难也要活下去

光明影院位于滨江道143号劝业场对面。1927年由上海电影实业家罗明佑接管光明社,改为光明电影院,有1500座席。不久又改为光明大戏院,主要演(映)影剧,观众多为商人,1934年影院归属北中电影公司经营。40年代初期归平安电影公司经营。由于不断改善电影设备、提高声光质量及率先实行对号入座新办法,引进美国好来坞影片,颇受观众欢迎,上座率为全市之首。

1952年,光明影院改为国营专业电影院。因该院历史悠久、设备先进、放映效果良好,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盛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光明影院改名红卫兵影院, 1971年恢复光明影院,增设宽银幕。

1987年投资100万元引进英国最新电影立体声音响设备,更新软座席,增设豪华大屏幕录像厅、咖啡厅,成为豪华型特级电影院。1987年全年电影放映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市首家电影收入“超百万”的影院,被中国电影公司列为全国首批十家“超百万”影院之一。

1995-1997年,影院安装国际最新水平的高清晰数码环音立体电影放映系统及数字式广播输出系统,使该院成为天津市最先达到国际高科技标准的现代化影院。

光明影院如今还艰难地坚守着。“非常困难。”谈到光明影院的现状时,光明影院经理王军表示,如今影院竞争非常激烈,老影院中也唯有光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在坚守着。据他介绍,光明影院是1919年建立的,在民国时期成立的影院中,到现在还继续经营着的,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和平影院原名明星大戏院

和平影院的前身为“明星大戏院”,地址在法租界27号路(今和平区新华路),为广东人陈宜荪、陈理范父子创办,1927年2月5日开业。该院既放映电影,也演出戏剧。20世纪40年代,该院放映西片使用了“译意风”(对外国原版片进行翻译),观众带上耳机,能听到华语对白。这在当时是该院独有的设施。

解放后,该院由华北影片经理公司天津办事处收购经营,1951年1月改名“和平影院”。1988年该院进行改造,1990年1月恢复营业,被定为“甲级电影院”。1991年影院进一步改善设备设施。当年9月,经市文化局、市物价局联合评定,批准该院升为“特级电影院”。

有网友回忆道:“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那时候有个专门收费的小黄本,一看到老师让班长去搬小黄本了,就知道又有费用要收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看电影,2元”,我们就跟着在小本本上抄,回家问爸爸妈妈要了钱签了字,第二天老师就带着我们步行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那时候看得电影也很杂,《妈妈再爱我一次》、《焦裕禄》、《秋菊打官司》,什么类型的都有。”

和平影院如今已经大门紧锁,从玻璃门外看进去,电动车、水桶、椅子、广告牌等凌乱地摆在那里,里面墙上和门上还贴着dq和吉野家的产品广告。

儿童剧院改为群星剧院

儿童影院的前身为亚洲电影院,始建于1940年。1955年6月1日被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命名为儿童影院。1985年原址重建。新建筑为3层白色楼房,院内有花坛、喷水池和一座表现少年儿童生活的雕塑。1990年,该院由市文化局定为“甲级电影院”。1994年市电影公司投资对该院进行多功能改造。竣工后,为挖掘潜力,增加收益,在首先满足儿童看电影需求的前提下,也适当安排成人场,并于1994年12月更名为“小光明影院”。

当时由于还没成立少年宫,因此影院两旁的配房开设了儿童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室、故事室等等。当时许多艺术家都是这里的“常客”,无偿辅导孩子的排练。著名雕塑家古元先生高兴地承担了影院雕塑的创作,为更好地创作,他深入学校采风临摹找感觉……

那时儿童影院放映的基本都是与孩子有关的故事片、木偶片、剪纸片、动画片,票价只有5分或1角两种,大多数观影活动都是学校统一组织去的,看完电影还要写“观后感”、“影评”,所以影院的院子里辟有“影评栏”,影院还出版“影评报”,不少孩子就是从那时起爱上电影、爱上写作。

儿童影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放飞心灵树立理想的地方,影院以孩子成长为宗旨的经营特色,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当时许多外省市电影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与专家,专程来这里考察学习。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许瑞生先生曾回忆说:“最主要的看电影,还是儿童电影院,现在是群众艺术馆。天津所有像我这个年纪的学生,全都是靠那个电影院养起来的,那个电影院里,不光放儿童片,什么片子都放,那个电影院好在它便宜。我在那看过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流浪者》,还有欧美一些文学作品《简爱》、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有狄更斯的那些作品。对我后来搞文学创作,搞艺术创作,都很有好处。对天津,尤其是我这一拨人,谁提到了,(鼓浪屿在哪里个城市?鼓浪屿位于厦门,因岛上的鼓浪石而得名,与厦门大学隔海相望。鼓浪屿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等等。)都会说它功德无量,特别是对我后来从事艺术这个行当,真是太重要了。”

如今的儿童剧院已改为群星剧院。

十月影院改成二人转剧场

十月影院坐落在河北区中山路,1954年10月建成开幕。这是解放后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名称是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36周年而命名的。建筑风格以中国古典建筑造型为主,吸收苏联建筑工艺的特点,其设施设备当时在全市堪称一流。

十几年间,影院进行了三次修理,全面提高了放映质量和服务档次,1987年该院又进行内外装修改造,安装软座椅,添置立体声放映设备,全面提高了放映质量和服务档次,当年10月1日竣工复业,由市文化局定为“特级电影院”。1988年安装了70毫米放映机,放映了超宽银幕国产影片。

2012年,十月影院完成建筑主体的重建工程。新十月影院恢复了原有的苏式风格,规划建筑面积达近16万平方米,将升级为集商业、商务、居住、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文化广场。

如今,十月影院被改成了二人转剧场。

红旗剧院改造后迎接爱戏的市民

虽然相比前面几家,红旗剧院的历史要短得多,但留给人们的记忆却并不少。红旗剧院是在1988年建立,当年和滨湖剧院几乎同时开业,始终以戏曲类演出为主,主要是评剧,兼顾地方戏曲,算是综合剧场,也放过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影剧院。2012年,红旗剧院停止使用。

所幸,2013年,南开区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红旗剧院提升改造列入文化大发展重点项目,2014年即对其进行了改扩建。2015年10月9日,坐落在红旗路上的红旗剧院修葺一新,重新迎接爱戏的市民,只不过,再也不放电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