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卫星发射场-利来w66国际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uchinoura space center,略称usc),原为鹿儿岛空间观察所,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所有的火箭发射中心,位于31°15′07″n 131°04′55″e,鹿儿岛县肝付町内之浦町,该火箭发射中心也是世界罕见的山地发射台。在此发射的火箭主要是做为科学探测用途,以及相对小型的固体燃料火箭。

本太空中心在1962年年动工,1963年12月落成当时是宇宙科学研究所底下的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现名是在2003年整编后改称的。有四个发射台:其中探空火箭和蓝伯达(lambda)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台位于 31°15′8.28″n, 131°4′42.6″e,大型火箭发射台位于31°15′3.6″n, 131°4′52.68″e,m-v火箭发射台位于31°15′3.6″n, 131°4′55.2″e,临时发射台位于31°15′9.72″n, 131°4′31.44″e。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从这里发射了其第一颗卫星大隅号之后,宇宙科学研究所也在这边继续发射了后来着手研发的科学探测卫星,宇宙探测机等,包括探索哈雷卫星的先驱号,彗星号,以及后来首次达成小行星样本采集返回任务的隼鸟号都是在这里发射的。

自1962年成立以来,已发射了400多枚火箭,30多颗人造卫星和探测器。

2013年9月14日 05:00(格林尼治时间)用爱普瑟隆(epsilon)固态燃料火箭发射一颗340公斤重的久木号紫外现天文探测卫星。

2016年12月20日11时整(格林尼治时间)爱普瑟隆(epsilon)固态燃料火箭搭载570 公斤“荒濑号”地球磁层能量与辐射探索卫星发射成功升空。

2018年1月17日 22:06:11(格林尼治时间)爱普瑟隆(epsilon)固态燃料火箭搭载570 公斤地球观测小型x波段雷达卫星(asnaro-2)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2019年1月18日00:50:20(格林尼治时间)爱普瑟隆(epsilon)固态燃料火箭搭载创新卫星技术示范计划的七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新一代m-v火箭的研制成功,并于1997年2月成功发射了科学卫星muses-b(i空间天文台halca)。

2013年9月14日14:00 jst首次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卫星sprint-a的固体火箭。

此外,内之浦发射台很特别的一点是发射台采用斜向发射台(而不是一般常见的直立发射台),这是为了万一火箭发生意外的时候,靠海的这个发射台发射的火箭会直接落海,而能将影响地面造成伤亡的程度减到最小,不过在小量运载火箭研发完成后,因为火箭稳定度提高,外加斜向发射时无法设置烟道,因此产生的摩擦,喷射反作用力与振动都容易对搭载于火箭上的卫星产生损害,因此发射的爱普瑟隆(epsilon)固态燃料火箭时便改回直立发射台。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卫星图

日本鹿儿岛县内之浦町卫星图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位置图

鹿儿岛航天中心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火箭发射平台,海拔210米,面积25,000平方米,有火箭发射器,火箭组装室,卫星维修中心和发射控制室组成。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ks火箭发射中心,是ss-520,s-520和s-310观测火箭的发射平台,海拔276米,面积7000平方米,观察火箭在装配室中组装并放置在发射器上。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控制中心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卫星遥测中心,进行深空探测器和地球轨道卫星的跟踪控制。一个34米抛物面天线(s波段和x波段)安装在中心,一个20米抛物面天线(s波段和x波段)安装在气象站,还有多普勒跟踪设备等,日夜从卫星和指挥卫星进行数据采集。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雷达遥测中心,是在宮原地区,用于跟踪火箭,它有两个天线:直径7米的火箭跟踪雷达和直径11米的遥测仪或接收天线。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34米天线,基座的尺寸为44米x 29米,这个房间内设有接收机等各种设备的机房和控制室。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站的管理站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站火箭,卫星,总务和规划人员工作房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站太空科学博物馆,展示了火箭,科学卫星,发射设备设备,科学观察设备等的模型和面板,以及实际使用的原型和测试产品。开放时间:8:30-16:30。

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站日本航天之父川英夫博士青铜雕像,2013年11月11日落成。

日本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的m-v运载火箭,又称m-5或mu-5运载火箭,固态燃料火箭,火箭长30.7米,直径2.5米,总重约140公吨,为三节式火箭,可把有效载荷1800公斤的卫星送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

日本的m-v运载火箭搭载的朱雀号卫星

日本的m-v运载火箭搭载的朱雀号卫星升空

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大隅号,由lambda运载火箭升空。

日本的朱雀号x射线天文卫星,原名天文-e2(astro-e2),该卫星于2005年7月10日在鹿儿岛航天中心用m5火箭发射升空,用于替代2000年2月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的天文-e卫星(astro-e)。

日本内之浦宇宙空间观察所发射的地球空间探测卫星“are”

日本的“荒濑号”地球磁层能量与辐射探索卫星

彗星号,1985年8月19日,彗星号从内之浦宇宙空观观所发射升空,于1986年3月8日成功以145,000公里的距离通过哈雷彗星的附近。

先锋号,在1985年1月7日由mu-3s-ii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986年3月11日从距离哈雷彗星约700万公里处飞掠过去。

日本的日出号卫星,是由英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原名太阳能-b,于2006年9月23日(日本时间)在日本九州的内之浦太空中心发射升空。日出卫星运行在近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近地点为280公里,远地点为686公里。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观测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研究太阳耀斑等剧烈的爆发活动,拍摄高质量的太阳图片。

日本的久木号紫外现天文探测卫星

种子岛太空中心(种子岛宇宙中心tanegashimaspace center),是日本最大的航太研究中心与太空发射中心,位于30°24′00″n 130°58′12″e,九州岛南方115公里的种子岛上,在鹿儿岛县熊毛郡南种子町大字茎乡永字麻津村。1969年由宇宙开发事业团发展建设,目前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管理。主要任务包括人造卫星的装配,测试,发射和跟踪卫星,以及火箭发动机点火测试与发射。总面积约为970万平方米(约9.7平方公里)。

成立于1969年,当时由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成立,现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运营。

该中心拥有“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场”,“卫星装配大楼”和“卫星整流装配大楼”等设施。这些设施执行一系列操作,从最后检查卫星到安装火箭,装配,维护,检查和发射火箭,并在发射后跟踪火箭,起着核心作用。

种子岛太空中心里有几个不同的研究设施中心包括两个大的发射场:吉信发射场和大崎发射场。吉信发射场有两个发射台,一个为发射2吨以下的飞船,另外一个为发射大型的飞船。吉信发射场也支持用来作h-iia运载火箭的点火试验。其他设施包括组合飞船建筑和雷达光电卫星监控站。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标志牌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的吉信1号发射台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吉信1号发射台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吉信2号发射台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台由三菱重工(hmi)建造的h-iia火箭,h-iia可用于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商业发射,也可用于发射月球轨道探测器,行星间飞行的太空探测器或是军事情报卫星。自2001年8月29日首次发射,在2015年12月以前,发射29次有28次成功。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2006年发射h-iia号火箭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组装大楼在2014年2月吊装h-iia号运载火箭第一级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组装大楼在2014年2月11日,把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移入到航天器整流罩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在2014年2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被移入到航天器整流罩组装大楼并进入封装。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组装大楼在2014年2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进行整流罩安装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组装大楼在2014年2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进行整流罩组装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组装大楼在2014年2月11日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进行最后的检查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在2014年2月13日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整流罩完成了最后的检查和准备。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的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在发射前。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台的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在发射前,2014年。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的h-iia火箭携带美国宇航局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共同研制的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于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推出,以每三小时绘制全球降雨量和降雪量。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的h-iia火箭携带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于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推出,准备到吉信1号发射台。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的h-iia火箭携带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于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在吉信1号发射台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于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成功发射全球降水测量(gpm)卫星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的吉信发射复合体全景,2014年2月推出h-iia火箭。

种子岛太空中心灯塔

种子岛太空中心灯塔

日本种子岛宇宙科学技术馆

日本种子岛宇宙科学技术馆内展示品

日本种子岛宇宙科学技术馆内的h-ii火箭第一段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位置图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卫星图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卫星图

种子岛航天中心

日本的h-iia捆绑式两级运载火箭,第一级与第二级火箭采用液态氢氧为燃料,火箭直径4米,高度53米。

日本的月亮女神号升空,又称辉夜姬,辉夜姬号,是日本发射的月球人造卫星,耗资2.7亿美元,日本当地时间2007年9月13日10时35分搭乘h2a-13运载火箭,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升空,2007年10月18日月亮女神用5天时间变轨,进入圆形绕月轨道,在月球上空100公里绕月,2009年6月11日3时25分,结束任务后,月亮女神主体坠落于月亮南半球的优湖。

日本的月亮女神号

日本的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又称为气息号,属于地球观测卫星,主要任务是测量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之浓度等气体,于2009年1月23日从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

日本的破晓号卫星,或译为黎明号,金星气候卫星,是日本第一个金星探测器,于日本当地时间2010年5月21日6时58分22秒由h-ii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10年12月7日到达金星轨道,但是失败而没有进入金星周期轨道,在绕太阳五年之后,工程师们通过点火其姿态控制推进器20分钟而进入一个替代的椭圆形金星轨道,于2015年12月9日下午六点宣布破晓号于2015年12月7日成功进入金星轨道。通过使用五种不同的摄像机,“破晓号”将研究大气层分层,大气动力学和云物理学。

日本种子岛太空中心在2014年10月7日用h-iia火箭携带向日葵8号成功发射升空,是日本气象卫星之一,由日本气象厅开发,三菱电机制造。于2015年7月7日测试完成正式投入运作。

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2003年5月9日13 点29分25秒由m-v火箭成功发射至太空,前往小行星25143(糸川)采集小行星样本,2005年11月20日第一次登陆并采集样品,但没有成功。在11月25日做了第二次登陆和采集样品的尝试,并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回地球。原预计于2007年6月返回地球,但由于探测器的燃料泄漏,延后3年后于2010年6月13日日本时间22时51分返回地球,本体于大气层烧毁,而样品舱降落在澳洲阿德雷德西北方的乌美拉沙漠中一个偏远的军事区内。

日本的瞳孔号探测器,也称为新x射线望远镜,于2016年2月17日发射,并于2016年3月26日失去联系。

种子岛(日语:たねがしま),是在日本九州南侧的一个岛屿,属于大隅群岛的一部分,位于30°34′26″n 130°58′52″e,行政区划隶属鹿儿岛县,岛上设有西之表市,中种子町和南种子町三个行政区,人口33000人。以铁炮的传入闻名。现在岛上设有种子岛宇宙中心。面积444.99平方千米(171.81平方英里),长57.2千米(35.54英里),海岸线长186千米(115.6英里),最高点海拔282米(925英尺)。

种子岛是鹿儿岛县县内所有有人居住的离岛中位于最东端的,人口在所有离岛中仅次于奄美大岛,面积则在奄美大岛和屋久岛之后,居第三位。岛上地形较平坦,最高点仅282米,与相邻的屋久岛1936米形成鲜明对比。

有人认为这里是三国志中的澶洲,另一说是魏志倭人传中的侏儒国。种子岛过去在7世纪时,受到了大和朝廷的影响,设置了多祢国司(岛司)。到了中世纪时,被纳入岛津庄,成为岛津庄的属地0.14世纪管理种子岛的岛津家家臣种子岛氏成为领主;直到16世纪末,第16代岛主种子岛久时因故被移封,成为岛津家的直属领。1889年年后,岛上实施町村制,设立了北种子村,中种子村和南种子村,在多次改制后,成为现在的岛上三个行政区。

种子岛在历史上以葡萄牙人于公元1543年曾经来到岛上并传入铁炮(火绳枪)而最为知名,也是日本国历史上开始制作火绳枪的场所,故其称和制的火绳枪为“种子岛铳”。

年间平均气温19℃,最高气温33℃左右,最低气温1℃左右,年降水量2000-2500毫米。

冬季日照时间较短。冬季的平均气温12度左右较为温暖,因为气温较高经常下雨,极少降雪。夏秋之际很容易受到台风影响。

日本种子岛卫星图

日本种子岛西之表市喜志鹿埼灯塔(希志碕灯塔)

日本种子岛新机场

日本种子岛中种子町

本站仅提供存(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李白。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网站地图